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

思道平台活動「滴淚!堂會個案分析」後感



由於主辦機構分咐大家不能錄音及拍照,相信有敏感內容,本文只是講出本人參與後的感想,會略去當中的細節,敬希注意。


首先是講者以九龍城浸信會擴堂的爭議作為例子,說出他身在其中的觀察。講者強調,大家要先放低對錯,並不是事情中沒有對錯觀念,而是當我們心目中決定了我對你錯的時候,便很難繼續溝通,可以在對錯以外,就一件事去分析討論。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提醒。

當教會大到一個地步,自然會遇上行政壓力,如何管理教會成為一大學問,大家不自覺地應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也是一般商業世界的做法:公司化、專業化、標準化、精英化。在過程中,由於缺乏仔細思考,沒有細心考慮商業社會的做法是不是適合教會。再者,以我自己的觀察,教會在公司化的過程中,取其糟粕,棄其精華,講行政,講規矩,講科層架構,但缺乏一般商業公司的效率、問責和資源管理。令到公司化後成為四不像,既失去教會應有的愛心,卻沒有吸收到公司化的好處。

以城浸擴堂為例,講者多番強調,不是反對教會增長,亦不是反對擴堂,而是增長及擴堂後,教會想達到甚麼目的?尤其城浸的擴堂計劃預算高達二十億元,而費用還未封頂,到現時為止的籌款僅為目標8.4%。假如商業世界一間普通公司要投資二十億圓到一個項目中,董事局必然會詳細查問:計劃是否必要? 有沒有替代計劃?成本效益如何?有沒有任何不必要的項目可以縮減?項目對公司長遠發展有何益處?各項資源的明細如何?要多少年才能回本? 項目一旦超標公司有沒有後備資金應急?

非常可惜是,教會在處理擴堂上,通常十分輕率,一句「唔夠地方用」,便耗資巨款擴堂,美其名「信心踏上」、「神必保守」、「跟隨聖靈帶領」,實際十分不負責任。若然在真實的商業世界中,當你發覺辦公室不夠地方,然後要求老闆付好幾個億來買新辦公室,一問三不知,聲言只要有信心,買到辦公室後,公司業務必定能翻幾翻,你覺得有甚麼後果?

結果,發展及擴堂成為教會存在目的,教會再不是信徒的集合,踐行耶穌的教誨,信徒成為教會發展的其中一樣工具,信仰變得空洞,穩定壓倒一切。信徒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淪為教會年報上的一個數字,不怕你離開,只怕你留下來會影響教會發展。

關於希伯倫堂的個案,大致像我在另一篇文所這:「現在基督教教會內,傳道人或長執有權力過大的問題,當他們處事不公,引起信徒不滿,教內極缺乏機制讓人可以申訴,最後通常以無權無勢一方受傷出走告終。 」 只不過希伯倫堂一走便走了二百人,接近當時整間教會四份一。

記得當文章投上信仰百川時,不少人怒罵我想法過於負面,但問題不在於我是否負能量爆燈,而是現實中,問題在不同堂會不斷上演,令人唏噓不已。

基本上,事情發展的套路大概如下。 
  1. 執事、牧者等人處事不公,引起下層信徒不滿。 
  2. 信徒尋求對話機會。 
  3. 執事、牧者等長時間沒有答覆。
  4. 一段時間後,派一些中間人「食關心飯」,來勸當事人息事寧人,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對方有錯,你亦有不著,「大家打和啦」。
  5. 信徒持續不滿,事件開始蔓延開去。 
  6. 執事、牧者等終於肯回應,或約見或書面回覆,會許下部份承諾。
  7. 一段時間後,信徒發現承諾沒有兌現。
  8. 重覆2-7 
  9. 執事、牧者認為會面足夠,已經清楚解釋所有問題,終止對話,認為當事人糾纏不休,不願放手。 
  10. 爭議開始表面化,在教會日常生活及社交媒禮上流傳、討論。 
  11. 通常到這個地步,其他不明就裡的人開始介入,認為當事人「絆倒人」、「破壞教會名聲」、「控訴教會」、「不肯饒恕」、「為甚麼要公開講不私下講」,外加幾十句聖經金句。 
  12. 當事人的受害者角色在教會的輿論中逆轉,成為逼害執事、牧者,破壞教會合一的壞人,而執事、牧者會成為事件的受害人。 
  13. 執事、牧者為事件定性,會在公開場合例如講道、報告、公禱中攻擊當事人,呼籲對方要「悔改」。 
  14. 事件發展到這一步,真相已經不重要,對錯亦無人理會,大家開始針對當事人的為人、態度、語氣及靈命,而他處理事情的手法,包括公開事情、鍥而不捨要求對話,尋找真相等,就會成為眾人心目中的罪狀,包括不順服、不合一、將私下的爭執公開、違反聖經教導。 
  15. 當事人面對強大的群眾壓力,心灰意冷,受傷離開。 
  16. 最後,留在教會的人便會指控離開的人,不愛主,不愛教會,破壞合一,不順服,不是真信徒,與當事人形同陌路,造成持久的傷害。
我想指出當中一件事,當事人面對最大的壓力,未必來自手握權力的人,他們非常傲慢,有幾分自持,不屑親自出手。相反造成實質傷害的,通常是一班教會支持者,他們無條件地支持教會的權威,認為領袖是神所揀選,對他們有不滿即不滿教會,甚至不滿神,既然不滿教會就應離開。這班支持者甚至不介意用極端手段,包括語言暴力、排擠、刻意冷漠,務求將當事人趕走。當權者即使不是有心指使,卻會縱容默許。

其次,將內部問題公開到Facebook上,對很多教會當權者來說,是很大的罪名,雖然我不認同,但作為無權無勢的信徒不可不慎,尤其當你捲入這種旋渦之中,而又想挽救你的教會生活。

當然,這套流程要視乎教會的權力結構,受傷出走亦有可能是牧者傳道人,不能一概而論。

一般福音派教會採取三頭馬車的制度,牧者,執事會及會友大會,期望分散權力互相制衡。但我多次指出,這種權力平衡非常脆弱,權力不是偏向執事,便是偏向牧者。

如果牧者牧會多年,自然有不少執事由他自少牧養,甚至刻意培育上位,執事團隊受他很大的恩情,堪比父母親,試問執事如何可以在權力上制衡?你會「制衡」到你的父母嗎?

相反,執事會權力較大時,亦很自然會聘請同聲同氣的傳道人,好聽一點叫志同道合,異象一致,難聽的叫沆瀣一氣,蛇鼠一窩。況且執事會有聘請及解雇的權力,意見不合時,傳道人又如何制衡執事會?你打工時會「制衡」到出糧的那位?

至於會友大會,你即管翻查堂會過去二十年的開會記錄,貴堂會的會友大會曾經否決過幾多個議案?


我有沒有答案?當然無啦,你第一次睇我寫文咩,不過又有一點想法,下次再寫!

1 則留言:

  1. 城浸的黃牧, 牧會雖勤, 卻太事工化, 稍欠缺人性。他表面溫和屬靈, 只是娤飾, 其實主觀自大, 還會嘲笑人, 但比他叻的人, 他會恭敬一點。建堂, 他有經驗, 但在八十年代的香港經濟環境, 與現在相比, 今日信徒的奉獻就真是滴滴皆血汗了! 20億, 值咩? 睇吓温州的超巨型教堂, 當權者一下就拆咗你啦! 可以自保: 方法係要依附官員權貴, 並繼續保持現狀, 見到社��不公, 保持緘默。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