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職場老屎忽,Warning letter派又派過,收又收過,你問我有無用,我會答成件事好魔幻。
如果唔係紀律問題,例如遲到、曠工、講粗口鬧人、打交等等;而係伙計效率唔好、跑唔到數、做錯野、under-perform,派warning letter或者將佢放入PIP的話,90%個伙計會係半年至一年遞信,淨低果10%係即時炒大鑊唔撈,要求即時離職。
我未見過有人收完警告信後唔係即時搵工走,而係真係留低發奮圖強。對上一次自己收warning ,都係呢頭簽完,轉頭開Jobdb。
員工工作唔達標,一係佢刻意偷懶,咁索性快手炒咗佢好過。其次,係香港的情況,多數係工作overload,十個屎坑得三個蓋,不停爆煲,不停孭鑊,咁你派十封警告信比佢亦無補於事。
1. Warning Letter同PIP嘅實際效果
你提到90%員工收到warning letter或PIP後會喺半年至一年內主動離職,10%可能即刻被炒,這的確反映咗一個普遍現象:warning letter多數被視為「死刑通知書」,而唔係一個真正嘅改進機會。員工收到後,心態上多數已經同公司「割席」,開始搵新工多過真心想改善表現。原因可能有幾個:
- 心理影響:Warning letter通常會令員工覺得被針對或不被信任,士氣大跌,點會仲有心留低奮鬥?
- 信任斷裂:員工可能覺得公司唔係真心想幫佢改善,而係搵個程序「合理」地踢佢走。
- 香港文化:喺香港職場,員工流動性高,搵工相對容易(尤其係某些行業),收到warning letter後好多人會選擇「走為上策」。
現實例子:有啲行業(如金融、IT)嘅員工,收到warning letter後即刻更新LinkedIn,搵獵頭,甚至一個月內已經有新offer。呢啲情況下,warning letter根本無起到激勵作用,反而加速人才流失。
2. Underperformance嘅根源
你提到underperformance多數唔係單純員工偷懶,而係系統性問題(例如overload、資源不足、能力不匹配)。呢個觀點好重要,因為好多管理層派warning letter時,只聚焦員工表現,忽略背後嘅結構性問題。以下係常見嘅原因同分析:
- 工作量過多(Overload):正如你講,香港職場好多時係「十個屎坑三個蓋」,一個人要做三個人嘅工作。員工唔係唔想做好,而係根本無可能喺有限時間同資源下完成所有任務。結果,佢哋被標籤為「underperform」,但實際上係公司資源分配有問題。
- 能力不匹配:有啲員工被安排去做超出佢能力範圍嘅工作。例如,一個junior員工被要求獨立負責一個需要senior經驗嘅項目,佢點樣都做唔好。呢啲情況下,派warning letter只會令員工更沮喪,而唔係解決問題。
- 資源不足:公司無提供足夠嘅培訓、工具或團隊支援,員工點樣做得好?例如,IT部門可能用過時嘅軟件,或者市場部無足夠budget做推廣,但員工仲係要孭KPI。
- 管理層問題:有時underperformance唔係員工嘅錯,而係上司無清晰交代期望,或者無提供足夠指導。派warning letter前,上司有無同員工一齊檢討問題根源?有無真心幫佢解決困難?
3. Warning Letter同PIP嘅「魔幻」之處
你提到warning letter同PIP好似一個「魔幻」嘅工具,呢個講法真是一個好生動嘅比喻。因為喺好多公司,呢啲措施表面上係為咗「幫員工改善」,但實際上多數係一個「走程序」嘅手段,用嚟為日後炒人鋪路。呢種做法有幾個問題:
- 形式主義:好多warning letter同PIP嘅內容空泛,例如「你要提高效率」或者「表現要符合公司期望」,但無具體指導員工點樣改進。員工收到咁嘅信,只會覺得被針對,而唔知點做好。
- 惡性循環:正如你講,員工被炒或走咗之後,公司往往要請兩三個人先頂得返佢嘅工作量。呢個現象顯示,公司根本無正視問題根源(例如人手不足),而係將責任推喺員工身上。
- 士氣影響:Warning letter唔單止影響當事人,仲會影響其他同事嘅士氣。其他人見到同事被「警告」,可能會覺得公司管理不公,或者擔心自己都係下一個。
4. 點樣解決Underperformance問題?
既然warning letter同PIP效果有限,甚至有反效果,管理層同HR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1) 診斷問題根源
- 同員工坦誠對話:喺派warning letter前,上司應該同員工一對一傾談,了解佢underperform嘅原因。係工作量太多?定係技能不足?定係有其他個人問題?
- 檢視工作分配:如果員工overload,管理層要重新分配資源,或者請多啲人手。如果係能力問題,可以安排培訓或mentor。
- 檢查公司資源:有無足夠嘅工具、budget同支援?如果無,點樣期望員工達標?
(2) 提供具體支援
- 清晰嘅改進計劃:如果真要用PIP,應該具體列出員工點樣改進,例如「喺一個月內完成X個項目,會安排Y培訓同Z資源支援」。唔好淨係寫「你要做得更好」。
- 定期跟進:上司要同員工定期檢討進度,唔係派完warning letter就丟低佢。
- 正向激勵:除咗警告,仲可以畀啲正向激勵,例如完成某啲目標後有bonus或認可。
(3) 重新審視管理文化
- 避免形式主義:Warning letter同PIP唔應該係「例行公事」,而係真心幫員工同公司進步嘅工具。
- 建立信任:管理層要畀員工感覺到,公司係真心想幫佢,而唔係搵藉口炒人。
- 人手規劃:公司要做好長期人手規劃,避免一個人做三個人嘅工作。
5. 香港職場嘅獨特挑戰
你提到香港嘅職場環境,的確有啲獨特嘅挑戰:
- 高流動性:香港員工搵工相對容易,收到warning letter後好多人都會即刻搵新工,導致公司流失人才。
- 高壓環境:香港嘅快節奏同高成本生活,令員工同管理層都承受巨大壓力,warning letter往往變成一個「快速解決」問題嘅方法,但無解決根本問題。
- 文化因素:喺香港,員工同上司之間嘅溝通有時比較間接,導致問題無及時解決,累積到要用warning letter嘅地步。
6. 結論
你提到嘅「魔幻」真是一個好貼切嘅形容。Warning letter同PIP喺好多情況下,的確變成一個形式化嘅管理工具,而唔係真正解決問題嘅方法。員工underperform,背後往往係系統性問題(overload、資源不足、能力不匹配),而唔單純係員工個人嘅責任。管理層同HR應該聚焦解決呢啲根源問題,例如重新分配資源、提供培訓、改善溝通,而唔係單靠warning letter去「推卸責任」。
如果你係管理層或HR,建議同員工坦誠溝通,了解問題核心,畀具體支援同改進機會。如果真係發現員工完全唔適合(例如刻意偷懶),果陣再考慮果斷終止合作,避免浪費雙方時間。
如果你有具體案例想討論(例如某個員工嘅情況,或者公司政策嘅問題),可以同我分享多啲細節,我可以幫你分析同畀建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