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

本人並沒有接受過任何正統神學訓練,所有發表內容,全屬個人信仰心得及教會生活經驗分享,敝blog負能量爆燈,如閱讀時感到不適,或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包括痰多咳嗽,夜睡不寧,神經緊張,潮熱汗出,心煩多疑,踎身起身見頭暈等徵狀,請即時停止,並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西來的和尚會唸經


每次寫揶揄香港基督教的文章,總是共鳴者眾,關於教徒公共形象失落的情況,相信是歷史悠久了。

戰後百廢待興,本地教會多數是由外國差會支持,當時除了宣教之外,更多集中在供應民生所需,例如上一兩代不少人飲過教會派的奶粉。其餘如興辦學校、醫院、孤兒院以及各式社會服務等等,甚至在五六十年代,教會有能力向政府申請土地建村,為貧苦大眾提供居所,教會成為政府以外最大的福利團體。

我母親讀過當年教會辦的天台學校,背過聖經,雖然最後無信主,但這是他們那代人的集體回憶。正所謂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對上一兩代基督徒印象,最多是吃飯要祈禱及不能拿香拜,整體沒有太多挑剔。

不過隨住七十年代輕工業發展,八九十年代經濟起飛後,政府福利開支大增,教會亦漸漸脫離基層,向中產邁進。現時的基督教醫院,幾乎無不成為收費高昴的私家醫院;傳統基督教名校,紛紛轉成直資,收取天價學費,還會發債券求購;聖基道兒童院原址建成豪宅,聖公會從中賺了超過十億;以前政府批給教會的地皮,多屬巿郊偏遠地方,隨住城巿發展而奇貨可居,教會出地與發展商合作成為常態,水漲船高之下,教會累累獲利甚豐。

而教會如何回饋社會?大概是買PS5吧。

在教會高速發展的九十年代,基督徒名聲早已江河日下。

最早有感是約莫千禧年前後,網絡開始發達,已經察覺基督徒的公共形象開始出問題,每次在網上有人討論身邊基督徒的不肖行徑,總是附和者眾。

以往在小組內想拿出來討論,總會收到幾個標準答案:

「康健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要耶穌。」

「接近末世不法的事增多,基督徒只會越受逼迫。」

「教會不完美。」

「人有罪,基督徒都係人。」

根本無法有效討論。

我們基督徒永遠無錯,錯的是這個世界。

又過了十年,去到2010-2012時,我已經有強烈的感覺,香港的教會也許過了轉捩點,錯過了悔改的機會,漸漸走向被審判、滅亡的路上。然後就是2014年教會普查,大家才驚覺青年信徒流問題嚴重。

匆匆又過了十年,到2024年的今天,竟然還會驚訝有電影情節揶揄基督教(泛指基督信仰)。

最後,還是西來的和尚會唸經,本地教會受移民潮及年青人出走影響而一片哀鴻之下,西教會仍然錄得增長,耗資幾億買下新光戲院作會址之用。

走了七十年,香港教會竟然走回原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