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

本人並沒有接受過任何正統神學訓練,所有發表內容,全屬個人信仰心得及教會生活經驗分享,敝blog負能量爆燈,如閱讀時感到不適,或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包括痰多咳嗽,夜睡不寧,神經緊張,潮熱汗出,心煩多疑,踎身起身見頭暈等徵狀,請即時停止,並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

與梁家麟院長商確

梁家麟近期幾篇文章,似乎沿用他當年的三國論,為了更好理解梁氏的言論,特地回教會借本《冷暖之間》,重溫當年所言,讀完不單無法搞清楚,反而越睇越迷。

院長近期幾篇文章,大力抨擊一班放言高論的先知,說他們為反題而反題,要做永遠反對派,空有理想而不懂做實事,將教會政治化,教會裡頭的真先知已經一早消失,只有一班扮先知的假先知。由於無指明道姓,所以大家只有靠猜,以為他劍指時下一班年青信徒。可是書中的三國論,第三國的「翼鋒機構的社會活動家」,竟然如是。

//這群人都是二次大戰後嬰兒潮(Boomer)的一代。他們不像今天的年輕人,沒有太強的個人主義,比較著重群體。所以一個鮮明的特徵是醉心於組織和參與集體運動,他們也追求解決問題的集體答案(Collective Solutions)。

他們有一套頗為固定的活動流程:尋覓同志結社,扣定問題,為問題定義,掌握相關理論,糾集和教育群眾,區分敵我,將理想和實踐綑綁在一起,確定集體行動策略,然後是一連串社會行動。//


原來梁家麟要鬧是一班baby boomer,何解無人為意到,反而一班年青信徒對號入座。該文寫成時約為2006-2007年,過去教會入面真的有興起過類似的人及組織?而且堪稱一國,令到第一國的祭司(熱心教會的祭司及信徒領袖)陷於捱打局面?只恨當時年紀少,實在欠缺第一手資料。

如果忽略成書時間,你問我今時今日在香港誰最符合以上定義,或者有戴耀庭一個。

書中再有描述這班翼鋒先知。

//組織是由問題黏合的,沒有問題,組織也不成組織,唇齒相依。「各界監管XY聯委會」、「MN關注組」,是最典型的招牌,單刀直入,一目瞭然。一問題一組織。所以同一群人,十個問題便十個組織,分工明細。(作聯署行動時可互相援引,不贅。)//

梁院長是否在批評明光社?完全符合描述,當年只有明光社及其陣營,那一批乜乜大聯盟、物物關注組之類,而且關啟文亦對教會素有微言。(話時話,當日有份主辦113愛家共融祈禱音樂會,那個反逆向歧視大聯盟,主席正是李偲嫣。)

張國棟當年有篇文《梁家麟博士的三國論》講得更詳細,無謂執人口水尾。

先不論梁家麟當年的三國論是否切中核心,但同一套講法套入今日場境,卻明顯係張冠李戴。因為隨住互聯網及社交媒體興起,很多批評教會的人同組織,連當日所謂第三國的社關翼鋒組織也談不上,更多是獨來獨往的個體。教會有六個一,呢班人就六個無,無組織無背境無名無姓無權無勢,只憑住自己係教會經驗及學識,對教會提出一些觀察及批評。但因為言論鏗鏘有力,在互聯網上激起巨大槓桿效應,呃like無數,「些牙」者眾,引發共鳴,深受教內外人認同,好多時逼到第一國「教牧與熱心推動教會事工的信徒領袖」應付得手忙腳亂。

這批人當中,大多欠缺明確立場,往往只針對教會時事作回應,亦鮮會直接推動社會運動,不會要求教會回應(或許大家深知教會不會),多是自話自說。呼籲他們建立教會,改革體制,無疑是緣木求魚。其中一個十分突出的例子,就係Howtindog,初期全因反對方舟事工而受注意,以梁院長的三國論,Howtindog是烏桓還是孟獲?

正如我之前寫過一個比喻,一間公司CEO,無理由走去同個茶水阿嬸講,話佢係公司一部份,公司蝕錢佢都有份,佢要肩負起為公司轉虧為盈的責任。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調轉正正係「能力無乜,責任無乜」。茶水阿嬸只係負責沖咖啡,打理好個茶水間,公司營運賺蝕又關佢事?

將批評者說成為反而反,光說不練,是扮先知的假先知,同時又嘲弄他們組織的社會運動,是城市空空洞洞的吶喊,實在失諸公允。同時,我見到不少維護教會的人,比那班批評者付出程度更低,對於如何改革教會,也是一籌莫展,「我在這裡,請差遣佢」。譬如之前關於大型佈道會的爭拗之中,發現到很多人跑出來維護主辦方,強調傳福音是信徒大使命,最終竟然沒有任何參與,也沒有邀請未信人出席,流於反對「為反而反」,大打口水戰而矣。

再者,要求反對者對教會未來提供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也是不設實際的期望。當梁院長斷言一班批評者沒有支持(他們心目中)可行的佈道事工,我又敢問一句香港的教會領袖們,你們對新型事工的支持又有多少?對新興的蚊型教會又有多少支持?容得手底下的青年人放膽摸索出路嗎?根據明光社的報道,在電競牧養研討會上有教牧婉言說電子遊戲本質為惡,所以講不上牧養。

作為教會領袖也必須為意一件事,在華人社會,講求尊師重道、長幼有序,肯以下犯上,敢言直諫的人本來就不多,在教會更會受到「屬靈權柄」的影響,教牧長執不單是長輩,他們是神的代言人,反對他們,也意味反對神,反對教會。教牧長執亦動不動將意見不同的人,說成分裂教會。跟你們接觸分享的人,或多或少會顧忌你們的身份,你們接收的到訊息,會被權力及地位稀釋了,你必須學習大家在你面前,不是「話到口中留半句」,而是「話到口中留剩半句」。

偏偏第一國的教牧,不少就像梁院長一樣,「我略知網上有好些討論,抱歉我的年齡與生活形態,難以進入這個世界,找沒有網上遨遊的興趣與能力」(108頁),結果在缺乏第一手的交流下,又要維護教會作出反擊,咁咪出事囉。

雖然本書偏幅不長,由好多篇短文貫穿而成,不過卻有一個頗明顯的主題,就係反對教會政治化,而梁家麟的近期文章亦有重覆此點。閱畢全書,加上近日梁家麟的言論,終於搞清楚,我不同意的地方。

教會,特別於雨傘運動之後,經常強調政教分離,避免教會比政治騎刧,教會以至信徒的使命係傳福音,並非係政治動員。我某程度同意以上主張,但作為一個普通信徒處身其中,卻發現好多教牧口中講政教分離,只是泛黃的政治主張與教會分離,親建制的言論向來不在此限。

一個例子,近年比人鬧得最利害的主愛臨香江福音盛會,主事者陳一華起初說要在特首選舉年搞大型佈道會,祝福香港,修補撕裂,難道此舉不政治化?可知在書中,對教會鼓勵信徒盡公民責任去投票,梁家麟亦覺得不該,反政治化如此徹底下,何解梁家麟願意成為顧問之一,不怒罵陳一華等人讓教會變做賊窩,反而多番指斥反對大型佈道會的人。

我想背後只有這兩個原因:

一是梁家麟完全不覺得陳一華的言論有任何政治性,今次大型佈道會背後目的純粹是傳揚福音,但以梁院長行走江湖的歷練,這不太可能。

二是梁家麟認為陳一華的言論具政治性,但為福音的緣故,兩害權其輕,願意冒天下之大不諱。但這樣做,違反自己一貫反對教會政治化的原則,理應解釋清楚,或最少尋求別人體諒。

我一直很敬佩梁家麟,他的文章讀過不少,信仰認真,熱愛教會之心是毋庸置疑。以他的功力,寫的文章非常嚴謹,有理有據,並且霸氣十足,然而,近幾篇批評文章卻顯得十分不公允,厚此薄彼,我覺得最少在避免教會政治化這一點上,有嚴人寬(自)己(友)之嫌。大力抨擊泛黃的政治主張入侵教會,雖然這也是事實,但對反方向親建制的言行,卻視若無睹,置若罔聞。

教會遇到的問題,只是社會的延伸,教會不能免俗而矣,背後一點也不獨特,教會視自己分別為聖,遺世獨立,實是過份自視。教會領袖的困境,其實和泛民差不多,過去三十年和理非非,又傾又砌,過程中他們獲得市民的普遍信任,得到名譽、地位,甚至金錢,當中不少人「加入建制變建制」,混得肚滿腸肥後,下一代發現他們無為香港人爭取到甚麼。當舊方法失效,新方法未出現時,他們更熱衷打擊新人新方法,為的只是保留他們逐漸喪失的權力。而下一代人得到的資源遠比他們少,卻要面對他們失職的後果,你叫年青一代人怎會不憤怒。

雖然寫過幾篇談論梁家麟院長,但並無特別針對他,頗覺得他表達出一眾教會領袖的真實想法,只是他比較敢言,所以不意外成為眾矢之的,其他就人縮係後面食花生,依然大權在握,理得你死。

最後,我想指出一點,好幾次梁院長撰文,均說篇幅有限,未能盡錄,讓人看得大吊胃口,以梁院長的江湖地位,怎會缺少發表機會呢,投稿去時代論壇,焉有不接受之理呢,再不,梁院長自言不喜歡上網,但你同事陳韋安有一個十分受歡迎的FB專頁,網上發表又無字數限制,何不供諸同好,讓大家一窺全豹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