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

本人並沒有接受過任何正統神學訓練,所有發表內容,全屬個人信仰心得及教會生活經驗分享,敝blog負能量爆燈,如閱讀時感到不適,或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包括痰多咳嗽,夜睡不寧,神經緊張,潮熱汗出,心煩多疑,踎身起身見頭暈等徵狀,請即時停止,並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教內世代之爭


近年社會上多講族群分裂、世代之爭,教會似乎不能免俗。

當我們多用同理心,代入對方的角色,可能會明白更多。

譬如以家父為例,文革時隻身偷渡來香港,靠人接濟,學師時一大班師兄弟住在鋪頭內,連自己的家也沒有,後來好一點只能住板間房,好不容易捱過住徒置區的日子,分配到公屋,居住環境及生活水平才大為改善。對他而言,生命是一條緩緩向上的斜線,他們經歷的是由亂入治,現在只是差一點點,還沒有去到最差的情況。後生一輩講黑警、魚蛋革命,他們嗤之以鼻,大有阿叔想當年的風範,跟你娓娓道來在廉政公署出現前,警察如何當街收片,屈打成招,警黑不分,六七暴動如何遍地菠蘿,文攻武鬥。由於現在香港的情況,遠未去到他們經歷到最差的年代,所以覺得可以容忍。

教會上一代(胡牧文中的香港第二代人),他們繼承政教分離、順服掌權者的原則,教會專念天上的事,不搞社會福音,關心社會往往只是傳福音做見證的手段,當中有其歷史因素。上一代以至上上一代的牧者,經歷過以色列復國、石油禁運不少人有很強的末世心態,當中人視歐盟(前身為歐洲經濟共同體)為啟示錄中的七頭十角獸,末世已經展開並在當代完結,世界只會越來越敗壞,任何改革社會的做法只會徒勞無功,世界終會過去然後新天新地來臨。對比拯救靈魂,改革社會制度顯得微不足道,只要再稍忍耐片時,便可得見耶穌,為甚麼要花時間在社會運動教會要專心傳福音,不要浪費時間在沒有永恆價值的事上。

自六七暴動之後,殖民政府銳意改善施政,政治世道日見清明,很多人由住山邊寮屋,搬入徙置區,再去到公屋,生活環境大為改善。教會即不投身社會改革,不參與政治,做些小修小補的功夫,辦學、開醫院、開孤兒院,社會自自然然好起來,殖民政府更加刻意扶植教會,作為軟性管治手段,移風易俗。

但今天下一代面對的處境,與過去四五十年有甚麼不同?

對於我這一輩人,成長於香港最光輝燦爛的八九十年代,回歸後卻是沒有最差,只有更差,每一天所經歷是看著香港社會慢慢走下坡。上一代人是由百多尺的板間房、徙置區搬上公屋,我們這一代剛好調轉,由公屋出身,胼手胝足儲首期,搬進好幾百萬買回來,卻沒有比公屋更大更舒適的房子,近日有新樓盤推出,更加標榜共用廚廁,重拾上世紀徙置區概念。生命是一條早早向上到達頂點,然後急劇向下的曲線,這一代對此深感不滿,而且奮力爭扎,他們勉強沾染過先前的美好,不願意失去。

聲言的末世,遲遲沒有來到,去年更出現英國脫歐,上一代牧者沒有為自己預測失準錯誤經而出來解釋一二。對教會白白浪費了四十年時間,在社會制度改革上缺席(除非是反同),這一代人深受影響,深感不滿卻無從追究,他們如今只是不想再跟上一代的路線,想投身社會改革,追求更公義的社會制度,彌補過去教會的弱點,希望下一代,不會比我們活得更差難道是錯,就要被打成「新自由主義的社會福音派」麼?

對於所謂第五代香港人,他們所面對,更是一條筆直下跌的線,他們只聽聞過香港風光的日子,比上一代人要努力,受更多操練催谷,卻難得到前人的成果。教會只管叫人努力傳揚福音,拯救靈魂,真是他們的出路麼?

從這個角度去看,我稍稍能明白,為何香港的基督教界當中,有人會牽頭搞全港性的大型佈道會,強調傳福音。目的除了官方宣傳內容之外,某程度上,這些做法是他們過去幾十年賴以成功的法門,想追溯過去的光輝,以前葛培理、葛福臨做得到的,現在我們一樣行!以此說服其他人,證明教會還是好好的,說教會離地是過慮。

不過到今天,這種做法難以成功,再搞大型佈道會的話,社會不賣賬,亦逃不過輿論無情鞭撻。今天社會大眾最關注是不是信仰、靈性問題呢?政制爭拗、特首選舉、全民退保、醫保、機場三跑、高鐵、樓價、DQ議員、學童自殺、霧霾、環境污染、跨境執法、TSA、領展霸權、人大釋法、水貨客、港獨、最低工資、標準工時、ISIS、恐怖主義、全球暖化、福島核災、官商勾結、休班警等等。你來關心我的靈魂是否得救?哦,很好,有心,謝謝。

Come on James,現時香港資訊發達,已經不同五六十年代,「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大家不是沒有機會聽到福音,而是聽過福音,然後決定不信,他們不是未聞福音,而是拒絕信仰,當中為數不少的人,是讀教會學校長大,有第一手接觸教會的經驗,身邊有信徒朋友,甚至曾經在教會聚會過一段時間,然後才決定他們生命中不需要耶穌。我們就此跺去腳上的塵?

我問過一位未信的朋友,他倒也答得爽快:「教徒喜歡傳福音,有沒有考慮過別人想不想聽,人家不需要,教徒硬是要傳。好像財務公司的推銷電話一樣,明明沒有興趣,不需要借貸,他卻滔滔不絕,不讓你收線,惹人反感。教徒的生命,沒有比外人好得很多,憑甚麼我要信你。」

他們拒絕相信的原因,是看不見教會,看不見信徒在社會上的見證,足以說服他們,信耶穌後生命可以活得更豐盛,他們看見的,卻是梁X芬、陳X波、周X鼎式的見證。既然教會沒有更好的生命,為何要放棄現有的,來跟教會一套呢。更不論教會對他們所關心的事,不是沒有答案,便是迴避問題,丟下一句:「你要對神有信心。」

教會再搞大型佈道會,強調傳福音,對不準現今香港的情況。

我不是抹殺上一代教會領袖過去四五十年的努力,但教會不能完全離開處境,抽空形成一套獨特的思想,並期望可以超越時空延續下去,過去的成功,不保證未來。若果我們事事以教會上一輩為念,深怕得失他們,事事要必恭必敬,仰其鼻息,也許不需要宗教改革,也許不需要福音派了。福音派不就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更新並擠走了基要派,成為香港的教會主流。當年基要派不也是指摘福音派是「搞社會福音」、「不信聖經」、「為反對而反對」,甚至是「分裂教會」、是「妥協派」,是「不信派」麼?然後劃清界線,不回應對方,以免浪費時間,只管培育門徒,傳揚真道,拯救靈魂。結果如何?

今時今日,竟似曾相識。

尊重前人所立,不代表他們永不過時,下一代若無法突破前人,更加是對他們的大不敬,意味他們教導無方,一蟹不如一蟹。我不是宣告福音派已經過時,而是教會再不回應時代,早晚會過時。下一代亦要奮起振作,繼往開來,為教會開創局面,不要怕上一代不認同,他們也是在上上一代不認同的情況下,走出自己的信仰路。

所以我不鼓勵信徒離開教會,你越不滿越需要留下,一如不義的官比喻中那個寡婦,天天煩,日日煩,直到有一天他們願意回答為止。不義的官雖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尚且願意為寡婦伸冤,更何況聲稱愛主愛人的教會領袖呢。牛頓說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膊上,也懇請教會上一代的偉大人物,拿出你的肩膊,讓下一代站上去,讓他們看得更高更遠,而不是怕弄污了你的西裝,弄痛了你的肩膊。

5 則留言:

  1. 如董伯伯所言 "離開容易,留低更難".

    回覆刪除
  2. 另外,你提的是不是 echo 梁牧文章的第一點?

    回覆刪除
  3. 我不是反對你的意見,我只想知多些你的論點有什麼經文去支持。你能否說多一些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不是反對你的意見,我只想知以上文章為甚麼要用經文支持?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