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

本人並沒有接受過任何正統神學訓練,所有發表內容,全屬個人信仰心得及教會生活經驗分享,敝blog負能量爆燈,如閱讀時感到不適,或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包括痰多咳嗽,夜睡不寧,神經緊張,潮熱汗出,心煩多疑,踎身起身見頭暈等徵狀,請即時停止,並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福音盛會總結:一個盛會,各自表述

2007年葛福臨佈道大會的盛況,連帶南華會球場及跑馬地遊樂場與馬會公眾席,也差不多坐滿人

07年佈道大會決志者眾

一連四日七場福音盛會總算塵埃落定,是時候做一個總結。



「八萬五」了的主題



當初陳一華牧師說要在特首選舉年,修補撕裂,祝福香港,所以要舉辦大型佈道會。不過,可能因為批評聲音太多,之後無論宣傳以及大會網頁中,無再提到類似的論調,相信大會從善如流,將之「八萬五」(無提即不存在)了。而且四天大會,見證及訊息分享,亦無人再提到類似「在特首選舉年修補社會撕裂」。

結果,今次大會除了口號式的「祝福香港」、「耶穌愛你」,事實上並無主題可言,獻詩、見證、獻唱、訊息分享之間,看不到如何連接,推動人決志信主,基本上可以視之為獨立單元,如果將各天的環節打亂,再剪接出來,未必人人看到有甚麼分別。

另外一件事想指出,明白到不多機會可以參與盛事,但幾乎每個上台發言之人,均把握機會變成短講,有喧賓奪主之嫌,令到流程有欠暢順,我覺得以一個全港性的佈道聚會,流程設計可以再加改善,畢境這種機會不常有。

究竟盛會如何可以祝福香港呢,實在看不到內容如何達到這個目標。還是又掉進類似的推想當中:認為社會上越多人信主,社會自自然然變好,所以作為基督徒唯一要務是多傳福音,領人歸主。然而跟據教會普查的結果,自九四年起到二零一四年,二十年間香港基督徒人口多了50%,香港基督高官的比例之高,在世界亦是罕見,那麼香港有沒有變得越來越好呢。為甚麼基督徒越多,社會上的仇恨撕裂越發增多,到2017年有需要搞一個福音盛會去修補呢?這豈不是以上講法的反證?教會有沒有理解當中的問題,從而確實回應時代?

之前我稍稍評論過,事前很多人放言高論,「幾千萬只有一人信主仍值得」,背後潛台詞係「只要唔駛我畀」。而以我現場的觀察,如果七場佈道會,超支不過份的話,預算二千萬算是相當克制,況且今時今日二千萬,連一間小型堂會擴堂預算亦未必夠。這種講法,實在是陷主辦機構於不義,暗示他們會「洗腳唔抺腳」,不理成本效益,而大會明明有計過度過,呼籲人奉獻亦不違餘力。大會要錢就是要錢,搞活動要錢,有甚麼可恥的呢,大家要做的,是看大會是不是用得其所,有沒有糟蹋聖工,提出改進的地方,減低浪費。

名人見證有何不可

關於見證,我惟一批評只有葉家寶一人,最多人擔心的梁錦松及譚志源並無出任何問題,至於今次幾位上台的藝人:王君馨、李彩樺、周慧敏、關心妍,表現可以用一流來形容,感染力強,分享真摯,這種質素,在過去亦不多見。令我反思到,大家在撻伐明星佈道,會否過於偏頗,今次的經驗令我覺得明星佈道不是問題,而是我們該如何挑選?過去最常見出事的情況是,一見有名人信主,便急急邀請他們上台講見證,打鐵趁熱,但他們生命幼嫩又缺乏經歷,見證變成泛泛之談,日後若然跌倒,更加惹來恥笑。但如果藝人信主有一定時間,並非沽名釣譽之輩,有生命可以見證,又有何不可呢。

至少我見到,今次出席的藝人,由於有演出經驗,在台上毫不怯場,揮灑自如,舉手投足間,自然流露,不造作,不硬銷信仰,效果甚至比兩位牧師的訊息分享要好。周慧敏的見證,在我寫文期間,點擊率已過七萬,有麝自然香,好見證自然多人傳,亦足見網絡力量之大。

嚴重高估入場人數

大會事前預計七場盛會共三十萬人入場,三萬人決志信主,所以預備了二萬七千個陪談包,還擔心陪談員不夠,緊急時可以一帶三。這個預算,明顯是以葛福臨佈道會作參考,但我事前與友人打賭,不會有任何一場爆滿。撇除學生場(關於學生場稍後再談),四場公開場佈道會,加起來只有約五萬,至於國際場,情況可用門堪羅雀來形容,普通話場亦只是好一點,大會既然提供即時傳譯,有沒有必要多開兩場呢。

錯估福音盛會的吸引力,相差達六七倍,即使以大會十萬人入場數字計,還是相差三倍以上,這是教會內部與社會現實嚴重脫節的警號。短短十年,佈道大會的號召力,數字上插水式下跌,有識之士必然會問,這十年間,教會幹了甚麼好事。過去兩年間,不斷有人發出呼聲,告誡大會以現時社會氣氛,入場人數不可能媲美十年前的葛福臨佈道大會,應該謹慎行事,勿好大喜功,可是大會依舊置若罔聞,決心辦七場佈道會。如果教會領袖,依然抱著「只要有一人信主,連天上的使者也要高興」的心態去面對,未來形勢恐怕不樂觀。

一眾的主事者,以及名單長長的顧問團,有必要認真檢討,因為這不是輕微錯估,是相差達幾倍,是非常嚴重的錯誤。在後盛會時期,我最擔心是,一眾領袖無法接受結果,不主動承擔責任,轉而諉過他人,認為信徒欠缺宣教熱情,特別是過去批評過福音盛會的人,認為他們一心唱衰,阻攔聖工。

至於學生場,由於當年讀教會學校,一早親身領教過學校「鼓勵」人出席的技倆,即使不強逼學生參加,大有機會將出席佈道視作必需參與的課外活動,缺席者要交家長信,兼且當日要留校自修。所以,在教會學校,同學對福音的態度往往很兩極化,比較純良乖巧的,一早被吸納成信徒,而另一批品行較差,卻往往因為多番被逼聽道、聽福音,悶到呵欠連連,而漸漸敵視信仰、討厭教會。

當我們認為「無論真心定假意,只要有人信主就要歡喜時」,同一時間,我們也正將另一班人推向地獄,只不過這些地獄之子,我們從來沒有統計,他們是在佈道會隱型的一群,這些福音的債,又可以算到誰頭上呢。

如果中學生場開放給大家自由參與,撇開星期五正在上學的問題,例如改放在星期六,大家猜究竟有多少人會自願出席?我們是不是擔心上帝的道欠缺吸引力,所以才動用權力令年青人屈從,當我們大喊福音「叫被擄的得釋放」,而看台上一大部份人卻是被逼前來,實在很黑色幽默。

十七年前的呼聲

我朋友看完上次的文章後強烈抗議,要求我為她平反,她出席的是星期六晚吳振智牧師作訊息分享,將她的回應全文照錄:

「做咩話我評語簡單!!!琴日嘅所謂盛會,除了規模,還有甚麼。所謂信息內容,亦感覺不到是精挑細選,千篇一律的分享讓人失望。仲有,我一直有留心 ,沒有頻頻看電話,你問我能否從訊息中得到甚麼?事實就是無限loop耶穌掛在十架上的情況,訊息無新意,答案何來有新意 !!!!」

並不想怪責吳牧師,上萬人的大會,要講一篇訊息合乎每一個人的需要,是不可能的,但是,正如我上篇文章結尾,引用楊牧谷牧師的文章:

「進入公元二千,我用了好多時間觀察和研究一個題目:怎樣避免做一個「過期」(Expired)的人?這樣的人有甚麼特徵?結論是:一個過期的人,就是一個不能接收市場傳給他的信息的人;他對一個有大需要的市場同樣是沒有信息,這個人就是一個過期的人。今天教會圈內充斥著這樣的過期人,和過期信息,這是叫我當晚回家無言的主因。」

而這番話,是在十七年前寫出。之後楊牧谷再補充:

「你若沒有一個暮鼓晨鐘的信息給我就叫我離去,我會好失望、好失落。沒有信息,是一個基督教雜誌、教會、機構、傳道人「過期」的無誤標記。相反地,有信息,你是一個大地任你行的僕人。」

楊牧谷十七年前的文章,正好為為今次福音會做了一個註腳:沒有訊息,偏離市場。

其實以香港資訊之流通,是極少人未聞福音,不知道耶穌是誰,不理解教會是甚麼。基督徒人口之多,比例相信冠絕華文地區,加上大家的宣教熱情,未信者當中不少人是聽過福音,而最後決定不相信。

其中一個原因,是看過部份知名基督徒,或教會及相關機構的所言所行,不想與這類人為伍。其次是,當教會不斷反覆宣稱自己有答案,卻搞不清大家在社會面對甚麼問題。我們的宣教策略,彷佛仍停留在十九世紀(或最少是戰後)外國傳教士來華的情況,面對一班從未聽過福音的未得之民,對不準今天香港的處境。

領人信主,可能真是聖靈的工作,但令到人不信主,人卻是主要原因。

一個盛會,各自表述

有人說過,要取得成功的最快途徑,是降低標準。在後盛會時期,我最擔心一件事,是教會領袖不願意接受失敗,尋找種種籍口為自己開脫,將定好的指標無限降低,去掩飾今次的失算,令盛會得以「功德圓滿」。教會內亦有太多相關的教導,為這種心態大開方便之門,例如:「丟下九十九隻羊,尋找失喪的一隻,找到要歡喜快樂」、「這人播種,那人收割」、「靈魂無價,花幾多錢只有一人得救依然值得」、「無論真心或假意,只要有人信主要歡喜快樂」、「無論得時不得時,務要傳道」。

不單止一個全港性的福音盛會,過去參與過大大小小的教會活動,經常會跌入這種「只可感恩,不能檢討」的情況,做得好有口皆碑固然是 「榮耀歸與神,大大感謝主」,做得不好罵聲一片是「世界不愛真理」、「光明在黑暗中,黑暗卻不喜歡光」、「教會做咩都比人鬧」,令到事後檢討困難重重。

這幾天,在瀏灠FB看不同人的評價,部份參與的教牧,甚至用一種「有人信主,又唔係傳異端,無愧上主所托」、「無功都有勞」、「幾多人決志唔係問題」的心態去面對。假如一個籌備經年,動用幾千名義工,耗資千萬的全港性大型佈道會,標準定在「不傳異端」之上,這樣無論如何也會達標,無論如何也會超額百倍完成。如果目標只是「不傳異端」、「為一人信主而歡喜快樂」,又何需這樣枉費,又何需一個福音盛會呢。

無意落井下石,明白到籌備兩年,得此成績,心中自然怏怏不快,自己只是出席參與寫文,日花六七小時,已幾近體力透支。大會的負責人員,各級義工,定必比我辛苦百倍,實在不忍苛責。在痛定思痛之後,希望教會內的人理解到,今次大會的入場人數,其實是外界對教會過去十年;對教會所傳的「福音」;對部份知名基督徒的見證,開出的一張成績單,大眾(包括信徒)不賣帳、不認同,不願意參與這種歌舞昇平的盛會。

失敗並不可怕,犯錯亦不可恥,最重要是反思己過,重新上路,聖經中多少屬靈偉人也犯過大錯:亞伯拉罕為保命撒謊、摩西殺過人、大衛淫人妻子殺人丈夫、彼得不認主,卻無損他們日後的偉大。最重要是知錯能改,承擔責任,在上主面前回轉,遠離手中的惡行。

雖然大會入場人數遠不如預計,但萬幾二萬人一同聚會,一同唱詩祈禱,這種經驗是難以磨滅,尤其很多人原來未曾到過大球場,未見識過足球比賽中,幾萬人齊聲吶喊的盛況。如我帶著疑心入場,聽到千人詩班的獻唱,依然震撼非常。對一心來到傳揚福音,實踐大使命的信徒,福音盛會的影響力仍舊不容忽視,將會在支持的信徒之間塑造出集體回憶,成為日後重要的屬靈經驗,並令到今次盛會「政商官教」合作的動員模式,和「權貴型」教會取得合法性。今次牛刀小試,請來梁錦松及譚志源做見證,以諾團契參與做糾察,下次呢,恐怕便是部份知名黨國基督徒,上台大談如何從國家一路一帶發展機遇,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

據我四天入場所見,大多數是扶老攜幼,二十來歲或以下的年青人,除非是義工及工作人員,自願入場並不多見,在網上的評論,是讚是彈亦不多。年青人對盛會的態度,基本是視而不見,不聞不問,不當一回事。是我們這群死唔斷氣的中佬,對教會仍抱有一絲希望,才會留意福音盛會的得失,願意花時間去參與及評論,

今次福音盛會,會成為本地教會的分水嶺,一個盛會,各自表述,將會成為「後盛會」的特點,亦同時標誌著教會內部徹底分裂,再無合一可能。

1 則留言:

  1. "一眾的主事者,以及名單長長的顧問團,有必要認真檢討 ..."

    名單長長的顧問團 - 這個真叫人失望,當中還是有部分是資歷深厚的牧者/釋經家。 做得顧問,為件事好,就預了提出意見;如唔方便出面反對,亦唔需要支持,不用當個掛名顧到啊;要發生的,就讓它發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