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

本人並沒有接受過任何正統神學訓練,所有發表內容,全屬個人信仰心得及教會生活經驗分享,敝blog負能量爆燈,如閱讀時感到不適,或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包括痰多咳嗽,夜睡不寧,神經緊張,潮熱汗出,心煩多疑,踎身起身見頭暈等徵狀,請即時停止,並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電競牧養又搞邊科




近日教會界的話題作,相信是有人牽頭搞電競牧養。

利申一下,我只是一個電子遊戲的愛好者,由任天堂紅白機打到PS4。因為反應不徍,是RTSFPS的苦手,從來只愛打RPGSLG,近期沉迷手遊曹操傳online,沒有電競經驗。不過,曾經替教會搞過一些體育事工,兩者有相似之處,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大家交流切磋一下。


過去三四十年,教會反覆出現一個現象,當某種潮流出現,吸引到很多人參與其中,教會嚴厲批評及劃清界線,認為是靈界陰謀,撒但詭計,是魔鬼設計出來迷惑世人,擄掠靈魂。在「基督徒不准」長長的名單中,再新添一項,認為與其花時間從事這些活動,不如多讀經/靈修/祈禱/親近神,然後祭出萬用金句:「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那一件,我總不受他的轄制。

相信很多年青一輩不知道,教會過去曾經反對基督徒看電影,不止反對意識不良的電影,而是凡戲院所播的電影,基督徒都不應該入場,那時代做基督徒差不多與做苦行僧差不多。

截自陳終道《聖經問題解答》(1966)

電影與小說

問:有些人主張信徒不應看電影,可有聖經的根據嗎?好信徒不應閱讀小說了。請列舉二者之異同,給予我們正確的指導。

答:基督徒不應看商業性的電影。不是根據聖經的明文,而是根據聖經指示的原則。(注意:聖經也沒有明文說我們不可吸鴉片或販毒,但我們卻不能因此便認為可以吸鴉片或販毒。)一般商業性的電影(即電影院所放映的電影,包括取材於聖經或其它文藝著作,卻歪曲事實,故意加上色情渲染的電影)以贏利為目的,事實上都會有很濃厚的色情成分,與聖經的教訓-- "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 (帖前43-- 背道而馳。而且商業性電影誇大物質的誘惑性,和其中所暴露的種種社會罪惡,對於觀眾的壞影響遠大於好的影響,使人的心思與道德在無形中日趨敗壞。

至於低級趣味的不良小說,與商業性電影實際上同歸一類。但純文藝性和宗教性的小說,基督徒是可以看的。

其餘曾經反對還有電視、流行音樂、小說、上網、電子遊戲、智能手機,最近期還有POKEMON GO,如果我無估計錯,下一波被教會屈做靈界陰謀魔鬼詭計,怕且會近年發展一日千里的AI

正如經上記著說:「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教會在反對潮流文化上,真係做了「燈」,教會越反對,對方越有發展。然而,去到某一個地埗,教會自覺反無可反之後,會改變策略,因為對方太受歡迎,而嘗試將之吸納成傳福音工具。所以過去明明曾經反對電影,今天有影音使團從事媒體工作,當年所拍的《天作之盒》,甚至在電影院上過正場。當中如何「心意更新而變化」,似乎從來沒有人交代清楚,為甚麼之前才說是魔鬼詭計,轉個頭變成宣教異像,要大家籌錢支持。若有信徒在教會反對期間因立場不同,與長執、牧師有所齟齬而被責難,似乎從來無人對他們說聲抱歉。

當教會將潮流文化吸納成福音工具之前,亦無好好細想過,如何與福音及教會傳統結合,發展出創新的牧養觀念,結果往往淪為宣傳手段,目的為吸引人前來教會,用完即棄,很難長久地維持。

首先,這些流行玩意,並不一定是中性工具,當中往往內蘊了一些價值。例如比賽必然帶有競爭性,雖云友誼等一,比賽第二,落到場無人想輸,必然盡其所能爭取勝利,甚至會不擇手段,加上在比賽氣氛影響之下,爭執衝突在所難免,在講求和諧合一的教會可以如何處理?難道是「大家打和啦,Super!」(電競相對比較好,以往教會間的球類比賽,多身體接觸,動手動腳並非罕見。)賽場係英雄地,要比賽爭勝,當然要精銳盡出,打得好做主力做正選,打得差只可以坐冷板櫈等機會,背後是講求競爭的精英主義。這些價值,不一定相容教會的價值觀之中,你身為領隊,如何一邊教導聖經做大先要做細,做領袖要先做僕人,另一方面又將所有最強的選手排出。

另外,非常現實的是,教會舉辦類似活動通常是零預算,為建設神國不必計較,比個機會事奉神,全憑熱心人士一力支撐,最多like返你個page當宣傳,在沒有經費之下,會引發很多問題。譬如當年幫手搞福音足球比賽,無錢訂場,只能輪候康文署的免費場地,但僧多粥少,場地很緊張,賽期很不穩定。即使訂到,亦不能保證當日可以收到場,因為大家明白,自己踢踢下波有人來收場,大家都希望「踢埋呢粒先啦」。更加嚴重的問題,無錢請正式的球證,由各球隊輪流派人擔當,沒有中立球證的問題有多嚴重,相信不用我多講。(電競又似乎可以解決無裁判的問題,不過器材又誰負責呢?)

再者,舉辦這類活動,通常集中在星期六日,而星期六日又是教會活動的高峰期,如果真係撞期的話,誰要讓路?「星期日教會擴堂步行籌款喎,你仲去打機?!」如果舉辦全港公開比賽,當中甚至可能涉及十間堂會,作為主辦單位,有日如果有個具份量的牧師打電話給你,要求你改賽期,因為該星期日請了一個很有份量的講員搞信仰講座,他甚至說已經聯絡好對方,對方也不介意改期,你會怎樣做?

到最後過五關斬六將,比賽完滿落幕,甚至贏盡口碑,真正的挑戰才會來到,既然吸引了一大班人,應該如何牧養?由於之前講過,好多時教會只要見某事物流行,便嘗試找來當作福音工具吸引人,背後沒有想過如何融入教會的文化之中,亦沒有設計過適合的牧養模式,所以只會撿現成,例如開個電競小組、團契之類,而小組及團契的內容又未必與電競有關,是普通團契小組模式,不外乎唱歌、祈禱、分享,無機打的。

而到這個時候,教會比較保守的長執牧者會插一腳進來,「操練LOL,益處還少;唯獨操練敬虔,凡事有益,享有今生和來世的應許」,認為你打機,人打機,如果毫無分別的話,又如何談得上牧養呢,教會若與外界做同一件事,沒有信仰元素,只會令教會淪為一般機構,教會不成教會。所以就會硬塞一些信仰元素入去,例如要求小組的人多參與教會的活動,唔好淨係沉迷打機,或者索性與其他小組合併,融入教會體系之中,有時候甚至會設立某些「騎呢」的規矩,例如小組出席率不夠不給出賽。

去到這一步,不少人自覺誤上賊船,他們為打機而來,返到教會無機打之餘仲限制多多,何不直接參加外面的公開比賽,只要花點報名費,一切安排妥當。講提供娛樂,教會又如何及得上出面世界呢,如果無法提供額外的附加價值,誰願留在教會內?

過去的經驗,令我很認同陳喜謙《為何教會不像樣》中,講到香港教會的問題,是「只有事工,沒有教會」,每遇到一個新問題,便開一個新事工去應對,最後如何融合成教會一部份,卻很少討論,亦不多見成功例子,風風火火過後歸於平淡。我不反對電競牧養,有人願意嘗試新事物依然是好事,但背後如沒有一套牧養理念,只看到甚麼受歡迎就拿來用一下,放完煙花璀燦過後,很容易好事變壞事。講電競牧養,時代論壇這篇《數碼年代的少年牧養》真係值得參考一下,未知作者會否出席電竸牧養研討會,分享第一手的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