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

本人並沒有接受過任何正統神學訓練,所有發表內容,全屬個人信仰心得及教會生活經驗分享,敝blog負能量爆燈,如閱讀時感到不適,或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包括痰多咳嗽,夜睡不寧,神經緊張,潮熱汗出,心煩多疑,踎身起身見頭暈等徵狀,請即時停止,並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談教會的財富管理—因為怕蝕,所以寧願蝕


香港教會經常出現一個矛盾的情況,教會要發展或開展新事工,極需要錢,但同時視錢財如糞土,輕視財富管理,認為不是傳道人的職責,「要我們放下 神的道,去管理伙食,是不合適的」,以致很多時教會坐擁龐大盈餘及儲備,卻沒有適當管理或運用,美其名以備不時之需,實際長年不動。令到信徒覺得教會沒有做好管家的責任,只懂不斷推出更偉大的「異像」,伸手要錢。
 
華人教會在財富管理上較易出現的問題,是只儲不用,教會的儲備,特別是擴堂基金,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可能長達二三十年之久),而長期放在銀行,不敢做任何類型的投資。

有問過教會的執事司庫,將錢奉獻給教會,然後教會將錢放在銀行,與信徒自己放在銀行,究竟有甚麼實質的分別呢?何以將錢奉獻給教會放在銀行,就等於積財寶於天上,自己放在銀行就是貪愛世界,體貼自己呢?有沒有可能投資在其他地方,嘗試為教會的資產,即使不增值,最低限度儘量保值,避免受通脹蠶食。

而每一次提到這種事時,對方便誠惶誠恐,甚至語帶責備的說:「蝕晒教會D錢咁點算!」(將錢蝕光怎麼辦)

眾所週知,港幣定期存款在過去十幾年接近零息,長期將錢放在銀行根本等同虧蝕,不是明智的避險方法,在長期低息的環境,是100%保證會蝕。結果出現很吊詭的情況,教會因為怕蝕,所以寧願蝕。投資保守或進取,與賺蝕並不當然掛勾,教會的做法,只是很保守地將錢蝕掉。

不少信徒好歹懂得去買ibond或做人民幣定期對抗一下通脹,而相信教會一眾執事及傳道人,也不會將自己的公積金放在類似港幣定期的基之中,卻將教會大量金錢去做近乎零息的港幣定期,有感這種做法,重視自己而輕教會,不似是管家之道。

舉個實際例子,假如教會有500萬的儲備,過去10年的平均通脹大約是3%,港幣定價存款息率約為0.5%,以每年2.5%受通脹蠶食。十年後,本金的購買力會跌至388 萬,因通脹引起的虧蝕有22%。大家可以想像自己的強積金,供款十年後虧蝕有22%,你會不會要求轉基金委託人?

當然,不是要求教會立即進入投資市場大炒特炒,但市面上還有很多投資工具,風險很低,利息又比港幣定期存款為高,亦不需要很多專業投資知識,同一時間也不必要將所有資產拿去投資,仍可以維持一定比例的現金存款。

最重要是,關於教會的資產處理,牧者及執事應更多徵詢會友意見,理解不同人的想法及願意承受的風險,至少我有遇過會友甚至索性希望教會投資物業保值,用樓換樓、鋪換鋪的方式去擴堂,我建議教會買ibond和人民幣已屬相當溫和。將事情的利害得失,鋪陳在會友面前,大家一同討論、一同承擔。不應將同一個做法,不理世界變遷,不斷因循下去,當有人詢問時,又搬出最極端的後果(蝕光所有錢),拒絕一切轉變。我不是要求教會大賺特賺,但要更有智慧去管理金錢,以免糟蹋信徒的血汗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