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電影《一念無明》當中一幕教會戲,引起一些討論。
作一個信主十幾二十年的信徒,Jenny的見證場面略帶戲劇化,尤其那行鼻涕,但又不敢說一定不會發生在教會之中,或是一竹桿打一船人。導演黃進若不是基督徒的話,資料搜集則做得非常準確,劇中那一小段戲某程度反映出一般教會的實況。未知借出場地的教會,有沒有因為基督的名「受辱」而後悔了。
作一個信主十幾二十年的信徒,Jenny的見證場面略帶戲劇化,尤其那行鼻涕,但又不敢說一定不會發生在教會之中,或是一竹桿打一船人。導演黃進若不是基督徒的話,資料搜集則做得非常準確,劇中那一小段戲某程度反映出一般教會的實況。未知借出場地的教會,有沒有因為基督的名「受辱」而後悔了。
與其說電影這一幕抽教會水,不如更準確說是控訴教會背後橫行的正能量文化。
Jenny的見證很符合教會見證的一貫模式,我稱之為「高低高」格式。
一個人在信主前生活很美滿,一切很安好,然後遇上生命中重大的錯折,例如學業失敗、失業、失戀、親人離世,跌入人生的低谷,在這個時間遇見耶穌,然後被拯救出來重新振作,自始之後「錢債、樓債、情債、罪債,信耶穌,乜都搞掂晒」。難怪有人說只有心靈軟弱的人才會信耶穌,因為教會的確充斥了這種「最軟弱時刻遇見主」的見證,令人覺得要去到心靈最軟弱最破碎的時候,才會被信仰乘虛而入,正正常常的人生,不會被基督信仰吸引。
戲中Jenny本身是一個平凡小女人,希望二十九歲結婚,三十歲生小孩,誰知自己的未婚夫精神崩潰下弒母,被判入精神病院,在外面又欠下一屁股債。她非常痛恨阿東,但因著主耶穌基督的力量,還清了阿東欠下的街數並饒恕了對方。
由於教會推崇的是一套「高低高」模式,若果你曾經高處跌落低處,信了耶穌,之後卻沒有在一定時間內再闖高峰,或至少變回正常的話,大家便會為你查找不足,希望你儘快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像Jenny一樣上台講見證,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感動更多人。又由於耶穌可以「乜都搞掂晒」,換言之,問題一定出在人身上。結果約伯和他三個朋友的辯論,不斷在教會重演;約伯不覺得自己的遭遇與他的信仰有甚麼關係,覺得被神不公平苦待,而三個朋友卻認定他是犯了罪,不願悔改,以致神沒有收回祂的懲罰。所以,教會內才會出現「憂慮是罪」、「抑鬱症是因為信心不足不懂交托」、「埋怨是魔鬼破壞教會的手段」、「苦難是試煉」等說法,認為負面情緒最少是因為靈命不足,嚴重甚至是罪,做基督徒「應當一無掛慮」,或者將困難理解成上帝的鍛練,一切只為更美好的將來。
可是,這些良好意願不一定與現實相符,令到像阿東這類人持續在教會受到傷害,最終消失,而恐怖是,這一切在善意之下進行,一切都係「為你好」,希望經過對方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在人離開後,教會亦有完美的解答,「他沒有接受耶穌為自己生命的主宰」、「沒有將主權交出」、「沒有理解神的心意」,「我地繼續祈禱」。
戲中牧師開首的一句聖經:「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教會雖云接納,但實際是會要求人信主之後改變,以符合高低高見證的模式,日後可以成為教會的見證,而且對比越大越震撼越好。
換言之,教會所講的接納,目的是接納一個新造的人,或至少一個有潛質新造的人,而不是一個人原來破碎失意的本我。正如戲中Jenny願意重新接觸傷害自己甚深阿東,她的確深信主耶穌可以醫治阿東,將阿東變回「正常」。但Jenny最後所講「希望你都可以」,她所期望的,是一個患有躁鬱症破了產住板間房兼失業的阿東,還是當日那個在股票行上班,正和自己籌辦婚禮的青年才俊?她真的願諒並接納了阿東,還是在大使命的驅使下,要向阿東傳福音呢?
這是一種真正的接納,還是一種低買高賣的投資?
結果,教會明明應該去幫助像阿東這種社會邊緣人,但像阿東這種人,卻往往不多是於教會之中。
一如概往,在我「控訴」完教會之後,總有人問我答案是甚麼,今次我不揶揄說「耶穌是答案」。
的確有很多人懷著很多憤恨抱怨傷痕來到教會,希望得到醫治,我們不應太過簡單將這堆負面情緒,簡單歸納為有罪或小信,就算背後成因真的是教會傳統所講的罪和信心不足,畢境大家也是罪人,有甚麼資格定他們的罪。惟有耶穌才能無條件地接納人,我們都不能。
正如戲中曾志偉所講,他們並不希冀接納,只是很卑微要求大家不要落井下石,多踩一腳。好多時有問題的人,係自知有問題,他們也明白自己是難受到別人接納。在教會的處境中,他們卻經常反覆「被接納」、「被饒恕」,「被代禱」,被逼公開分享自己的問題,反而持久造成傷害。如果你沒有準備好進入別人的生命,承擔他人的痛苦,並一同經歷,我倒勸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誠心誠意為對方代禱,或者轉介專業的輔導。有時候很多事,並不是單憑一顆好心可以解決到,別要好心做壞事。近年我實在見證過幾次,基督徒憑著一片好心,介入別人的生命,自以為能成為別人的救世主,搞到一塌糊塗無法處理。
我想教會的確要認真去反思一下,這種高低高的見證模式。
一來,其實很多信徒本身的人生並沒有戲劇性得像過山車一般,但為了要講見證,為要襯托出得到主耶穌幫助後,為了使人信主,時常會刻意誇大面對的困難,或是所謂誇大主耶穌的幫助,有時聽見只能啞然失笑。所以教會圈子內,經常流傳一些奇情故事,而從來沒有人深究真偽。例如,我初信主時已經聽過一位弟兄說自己有肝癌,二十年後,我依然見他到處去講見證說自己有肝癌,既沒有治好,當然也沒有病逝。推崇這種見證模式,不知不覺間製造了一個很大的誘惑,也是為何教外人經常投訴信徒虛偽的原因之一。
二來,所謂重上高峰,談何容易,有些心靈的問題,更加可能會纏累一生,反反覆覆無法解決。教會如今強調「信耶穌乜都搞掂晒」,信徒個個要樂觀積極、幸福美滿,造就出來的結果,是只有樂觀積極、幸福美滿才能在教會生存,對悲觀失意的人失去同理心,視之為不合標準,待處理的問題。
最後,想用德蘭修女的經歷作結。德蘭修女花了一生人的時間去服侍印度的貧民,如果以我們今日教會最流行的理解,一定覺得她與神的關係很好,為人樂觀正面積極,才能面對印度的情況。可是實情剛好相反,死後,她與靈修導師的信件被公開,揭示德蘭修女經歷了長達近五十年的心靈黑夜,沒有感受到與神同在,被孤單的感覺折磨。幸好她的靈修導師有智慧,沒有指摘她「信心不足」、「靈性低落」,也沒有要她認罪悔改,變回正常,反而指出這種心靈黑暗,孤單失落的感覺,正是她服侍的人所經歷,正因如此,她與服侍的對象才有聯繫共通,能進入他們的生命之中。
這才是在軟弱顯出剛強的意思,不是先將軟弱變成剛強,而是在上帝眼中,軟弱即是剛強。我們有沒有信心相信,所謂正能量負能量,背後一樣可以是神的作為,如果教會全部人均是同一個模樣,有同一個想法,如何去接觸世上不同的人。
Jenny的見證很符合教會見證的一貫模式,我稱之為「高低高」格式。
一個人在信主前生活很美滿,一切很安好,然後遇上生命中重大的錯折,例如學業失敗、失業、失戀、親人離世,跌入人生的低谷,在這個時間遇見耶穌,然後被拯救出來重新振作,自始之後「錢債、樓債、情債、罪債,信耶穌,乜都搞掂晒」。難怪有人說只有心靈軟弱的人才會信耶穌,因為教會的確充斥了這種「最軟弱時刻遇見主」的見證,令人覺得要去到心靈最軟弱最破碎的時候,才會被信仰乘虛而入,正正常常的人生,不會被基督信仰吸引。
戲中Jenny本身是一個平凡小女人,希望二十九歲結婚,三十歲生小孩,誰知自己的未婚夫精神崩潰下弒母,被判入精神病院,在外面又欠下一屁股債。她非常痛恨阿東,但因著主耶穌基督的力量,還清了阿東欠下的街數並饒恕了對方。
由於教會推崇的是一套「高低高」模式,若果你曾經高處跌落低處,信了耶穌,之後卻沒有在一定時間內再闖高峰,或至少變回正常的話,大家便會為你查找不足,希望你儘快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像Jenny一樣上台講見證,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感動更多人。又由於耶穌可以「乜都搞掂晒」,換言之,問題一定出在人身上。結果約伯和他三個朋友的辯論,不斷在教會重演;約伯不覺得自己的遭遇與他的信仰有甚麼關係,覺得被神不公平苦待,而三個朋友卻認定他是犯了罪,不願悔改,以致神沒有收回祂的懲罰。所以,教會內才會出現「憂慮是罪」、「抑鬱症是因為信心不足不懂交托」、「埋怨是魔鬼破壞教會的手段」、「苦難是試煉」等說法,認為負面情緒最少是因為靈命不足,嚴重甚至是罪,做基督徒「應當一無掛慮」,或者將困難理解成上帝的鍛練,一切只為更美好的將來。
可是,這些良好意願不一定與現實相符,令到像阿東這類人持續在教會受到傷害,最終消失,而恐怖是,這一切在善意之下進行,一切都係「為你好」,希望經過對方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在人離開後,教會亦有完美的解答,「他沒有接受耶穌為自己生命的主宰」、「沒有將主權交出」、「沒有理解神的心意」,「我地繼續祈禱」。
戲中牧師開首的一句聖經:「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教會雖云接納,但實際是會要求人信主之後改變,以符合高低高見證的模式,日後可以成為教會的見證,而且對比越大越震撼越好。
換言之,教會所講的接納,目的是接納一個新造的人,或至少一個有潛質新造的人,而不是一個人原來破碎失意的本我。正如戲中Jenny願意重新接觸傷害自己甚深阿東,她的確深信主耶穌可以醫治阿東,將阿東變回「正常」。但Jenny最後所講「希望你都可以」,她所期望的,是一個患有躁鬱症破了產住板間房兼失業的阿東,還是當日那個在股票行上班,正和自己籌辦婚禮的青年才俊?她真的願諒並接納了阿東,還是在大使命的驅使下,要向阿東傳福音呢?
這是一種真正的接納,還是一種低買高賣的投資?
結果,教會明明應該去幫助像阿東這種社會邊緣人,但像阿東這種人,卻往往不多是於教會之中。
一如概往,在我「控訴」完教會之後,總有人問我答案是甚麼,今次我不揶揄說「耶穌是答案」。
的確有很多人懷著很多憤恨抱怨傷痕來到教會,希望得到醫治,我們不應太過簡單將這堆負面情緒,簡單歸納為有罪或小信,就算背後成因真的是教會傳統所講的罪和信心不足,畢境大家也是罪人,有甚麼資格定他們的罪。惟有耶穌才能無條件地接納人,我們都不能。
正如戲中曾志偉所講,他們並不希冀接納,只是很卑微要求大家不要落井下石,多踩一腳。好多時有問題的人,係自知有問題,他們也明白自己是難受到別人接納。在教會的處境中,他們卻經常反覆「被接納」、「被饒恕」,「被代禱」,被逼公開分享自己的問題,反而持久造成傷害。如果你沒有準備好進入別人的生命,承擔他人的痛苦,並一同經歷,我倒勸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誠心誠意為對方代禱,或者轉介專業的輔導。有時候很多事,並不是單憑一顆好心可以解決到,別要好心做壞事。近年我實在見證過幾次,基督徒憑著一片好心,介入別人的生命,自以為能成為別人的救世主,搞到一塌糊塗無法處理。
我想教會的確要認真去反思一下,這種高低高的見證模式。
一來,其實很多信徒本身的人生並沒有戲劇性得像過山車一般,但為了要講見證,為要襯托出得到主耶穌幫助後,為了使人信主,時常會刻意誇大面對的困難,或是所謂誇大主耶穌的幫助,有時聽見只能啞然失笑。所以教會圈子內,經常流傳一些奇情故事,而從來沒有人深究真偽。例如,我初信主時已經聽過一位弟兄說自己有肝癌,二十年後,我依然見他到處去講見證說自己有肝癌,既沒有治好,當然也沒有病逝。推崇這種見證模式,不知不覺間製造了一個很大的誘惑,也是為何教外人經常投訴信徒虛偽的原因之一。
二來,所謂重上高峰,談何容易,有些心靈的問題,更加可能會纏累一生,反反覆覆無法解決。教會如今強調「信耶穌乜都搞掂晒」,信徒個個要樂觀積極、幸福美滿,造就出來的結果,是只有樂觀積極、幸福美滿才能在教會生存,對悲觀失意的人失去同理心,視之為不合標準,待處理的問題。
最後,想用德蘭修女的經歷作結。德蘭修女花了一生人的時間去服侍印度的貧民,如果以我們今日教會最流行的理解,一定覺得她與神的關係很好,為人樂觀正面積極,才能面對印度的情況。可是實情剛好相反,死後,她與靈修導師的信件被公開,揭示德蘭修女經歷了長達近五十年的心靈黑夜,沒有感受到與神同在,被孤單的感覺折磨。幸好她的靈修導師有智慧,沒有指摘她「信心不足」、「靈性低落」,也沒有要她認罪悔改,變回正常,反而指出這種心靈黑暗,孤單失落的感覺,正是她服侍的人所經歷,正因如此,她與服侍的對象才有聯繫共通,能進入他們的生命之中。
這才是在軟弱顯出剛強的意思,不是先將軟弱變成剛強,而是在上帝眼中,軟弱即是剛強。我們有沒有信心相信,所謂正能量負能量,背後一樣可以是神的作為,如果教會全部人均是同一個模樣,有同一個想法,如何去接觸世上不同的人。
一個生命經歷了破碎和痛苦的生命的人,可以用同样經歷去安慰同样經歷的人。在一個世人看似沒可能改變的事,对世人的失望越深反之对神的渴望越大,信耶穌吾係做比人睇,大家睇到德蘭修女只是可以見到的一面,但暗中的天父看見一切。我相信一個負能量的人是經歷了很多痛苦而扭轉過來可以面对就是她已明白將悲傷化為跳舞,將痛苦化為讚美,雖然实際上世界真的有很多人很多事不能理解 。生命很短暫,珍惜每一個家人,有一天回到天家已經再沒嫁娶,要埋怨不如盡情地擁抱耶穌去愛下去,天地可以變唯有主的寬恕和接納可以讓生命不一样,耶穌愛您。
回覆刪除一個生命經歷了破碎和痛苦的生命的人,可以用同样經歷去安慰同样經歷的人。在一個世人看似沒可能改變的事,对世人的失望越深反之对神的渴望越大,信耶穌吾係做比人睇,大家睇到德蘭修女只是可以見到的一面,但暗中的天父看見一切。我相信一個負能量的人是經歷了很多痛苦而扭轉過來可以面对就是她已明白將悲傷化為跳舞,將痛苦化為讚美,雖然实際上世界真的有很多人很多事不能理解 。生命很短暫,珍惜每一個家人,有一天回到天家已經再沒嫁娶,要埋怨不如盡情地擁抱耶穌去愛下去,天地可以變唯有主的寬恕和接納可以讓生命不一样,耶穌愛您。
回覆刪除太多信耶穌都係用作保護自己,一種生活質素的認證。但有幾多真係佢咁偉大,就算接納他人都有困難。形全實亡
回覆刪除關於你所說德蘭修女的經歷,是參考了什麼書的?很想知道,謝謝你。
回覆刪除http://blog.roodo.com/hsliou100/archives/4058469.html
刪除《來作我的光》
刪除https://youtu.be/ehMn6S0s-kY
回覆刪除人的盡頭神的開始(Youtube)是2013年在新生協会服侍鄭振华牧師推介我去拍Roadshow,這个Jenny我谂係我本人的九成見証但未完全準確
回覆刪除果個全能既上帝去左邊度?點解我只係睇到被人釘十字架既罪犯耶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