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

本人並沒有接受過任何正統神學訓練,所有發表內容,全屬個人信仰心得及教會生活經驗分享,敝blog負能量爆燈,如閱讀時感到不適,或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包括痰多咳嗽,夜睡不寧,神經緊張,潮熱汗出,心煩多疑,踎身起身見頭暈等徵狀,請即時停止,並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關神父的關公災難

 

聖瑪加利大堂關傑棠神父的募捐信一出,迅即群情凶湧,除了抽水食花生之外,覺得此事正面側面反映出教會不少現象。

翻查資料,聖瑪加利大堂於1923年2月3日奠基,1925年1月25日祝聖啟用,相信當日有份出錢出力的信徒均以作古,今日在該堂址聚會的信徒,包括關神父本人,誰不是在「坐享其成」呢。為甚麼關神父看得見別人眼中的刺,卻忽略了自己眼中的樑木。



以聖瑪加利大堂的規模、天主教教區的財力、以及香港信徒中產化程度之深,只要有少數金主出手相助,二百萬根本不是甚麼數目,以任何一個在港島區擁有物業的家庭而言,只要肯將物業加按,幾乎肯定可以達標。教會這類的籌款,通常不是信徒承擔力的問題,是支持度的問題,而信徒是否願意支持,又與教會提出的目標是否為信徒們所接受有關。如果連區區二百萬也要出信「捽數」的話,也可想而知信眾有多支持。

教會常常充斥互相矛盾的講法,講到「貪財是萬之根」、「人若賺得全世界」、「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便切切告誡大家不應只顧賺錢,人生當中有更多事比金錢值得追求。不要因為賺錢而忽略家庭、健康、朋友。最重要是不要忽略教會,鼓勵你趁年青時好事奉上帝,多到教會做義工,甚至不介意花一兩年時間去短宣,或以自籌薪金的方式到機構服務,不要到自己年老色衰,或有家累時悔不當初。然後當講到擴堂時又嫌你「沒有信心」(即係窮),無法在十一奉獻上再額外擺上。

神職人員是否有為意過,堂會能夠坐擁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物業,正是過去很多人努力賺錢的結果,否則人人輕財重義的話,今天何來得「坐享其成」。

募捐信的措詞,相信與關神父的中文好壞無關,當中內容,估計比任何一個受過一定程度教育的人看,也會察覺到有問題。而一向以來,教會也是保守怕事,只要有任何一絲懷疑,也肯定不會用教會名義出街,連個人名義發聲明也會多加阻撓。今次關神父的公開信,用上座堂的信頭,連蓋章加簽名,放在FB成為地球post。堂會當中所有經手人,必然深信自己正確無誤,毋須掩飾,當中沒有人覺得有任何問題,與世情如斯脫節,可能才是更嚴重的問題。

教會要錢沒有甚麼不妥,世界上很多慈善機構也是靠籌款維生,但以這種高姿態「募捐」,恐怕又是教會界獨有。如果在教會待過一段日子,類似的籌款呼籲無日無之,譴詞用字比關神父更過份的亦大有人在,最起碼關神父也沒有引瑪拉基書,控訴未奉獻的人偷竊神物。

正如俗語說:「拿人手短,吃人咀軟」,一般的慈善機構要向外界籌錢,多數會放低姿態,說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十方善信隨緣樂助,多多益善,少少無拘,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所以大家不會見到紅十字會呼籲人捐血時,說輸血的人是「坐享其成」,而是用「捐血救人,影響一生」。畢竟,大家不是欠了紅十字會,捐血或捐錢與否,全屬自願。

背後可能因為教會的財富觀與世俗有別,所以教內對募捐索款的態度是截然不同。最能代表教會財富觀的經文,恐怕是三個僕人的比喻(路19:11-27、馬太福音25:14-30),即是五千元二千元與一千元的故事。信徒今生所擁有的,並不屬於信徒,乃是上帝在你身上的投資,只是借給你的,總有一天要連本帶利歸還。而且根據比喻,投資是要有100%回報,才能稱得上良善忠心。所以呢,以聖經的標準而言,大家的強積金經理,多數是又懶又惡的。

因此,教會作為上帝在地上的代表,在需要錢的時候,不是在「募捐」,而是在「追債」、「捽數」,神職人員是收數佬,而不是待援的受助者,你何曾見過收數佬會好聲好氣。錢本來是上帝的,家陣係叫大家還錢,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還不起的正仆街契弟冚家鏟,出街要睇路,貼你街招,淋你紅油。

不過,我倒是欣賞關神父事後有出來拍片回應一二,雖然事後解話亦未盡如人意,最少肯站出來面對公眾,總好過事後刪post,然後訴諸教會內部事務,不許他人說三道四。

最後,又最想提一提我寫得最多的單身議題。

新教與天主教果然「五百年前是一家」,對教會內單身者的態度,也大略相同。不知道為何牧者長執總是覺得教內的單身人士一定十分有富貴,經常認定他們可以隨時隨地拿一大舊錢出來支持教會的各樣事工。但據我觀察,除了本來大富大貴,以及已順利擠身中產的信徒之外,相對富貴的是一批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的家庭。姊妹那邊的經濟情況我不敢多言,但單身弟兄多數比較霉,因為單身又有錢的弟兄,叫做筍盤,是不可能單身太久,只有肥窮矮毒才會長期單身,所以不要再打這批人主意好不好,他們的人生已經夠悲哀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