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

本人並沒有接受過任何正統神學訓練,所有發表內容,全屬個人信仰心得及教會生活經驗分享,敝blog負能量爆燈,如閱讀時感到不適,或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包括痰多咳嗽,夜睡不寧,神經緊張,潮熱汗出,心煩多疑,踎身起身見頭暈等徵狀,請即時停止,並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2017年7月14日 星期五

讀《寫給你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


我的教會生活並無大家想像中慘情,過去的時間遇過不少好牧者,差的當然有,但好的佔絕大多數,不少一如陳韋安,肯做水磨功夫瑣碎牧養,慢慢與人談各種的信仰爭扎,不批判,不下定論。至於洪麗芳提出的問題,相信很多教會流浪者也曾提出過,而教會入面,一早有一套完美、正確、理想的答案,已經聽過很多,甚至倒背如流。


例如對同性戀者要包容關懷,接納罪人不接納罪,沒有誰比誰更加高尚;信與不信不能拍拖結婚不是教條,經文也不是講擇偶,這是一個理想與現實的考慮;對不同的意見要謙卑,不自以為是,不要輕易定人的罪;教會不是建築物,乃是信徒的集合;政教分離原則,不是叫教會完全避談政治,教會要堅持公義的原則在社會上發聲;信徒可以跟據自己理性及喜好,在不違反信仰及道德下,對人生大小事作出自己的選擇。

可是,從實際上的觀察,當教會以一個群體出現時,做法恰恰與這套在教會內流傳的答案相反:教會對同性戀者很不包容,帶有極高攻擊性,充滿謾罵及審判。當日愛家遊行主辦單位三申五令,說明遊行只為支持家庭價值,但底下的信徒,卻是帶著反同的決心前往,收到的電話訊息,不少更加明言為反同性婚姻立法而來。除專門牧養同性戀者的教會,一般教會中幾乎沒有已出櫃的同性戀者在聚會,甚至會遷怒到同情同性戀的人身上。

信徒一旦與未信者拍拖結婚,即時需要停止事奉,接受教會紀律處分。不少教會紀律手冊寫明,最少要停止事奉一年,認罪悔改,接受輔導,或伴侶信主後才能重返事奉崗位。實際操作上,教會內套用舊約以色列與外邦人通婚的觀念,將與未信者拍拖結婚,直接視之為聖經中的罪來處理。

教會內的異見者,往往極速被邊沿化,願意思考、發問的信徒,被標籤成「依靠自己的聰明,不依靠神」、「用理性取代上帝」、「沒有信心」。

教會所謂政教分離,也只是教會與支持民主的政治主張分離,支持建制從未受限。

教會不是建築物,但擴堂計劃一波接一波。

不少信徒私下不斷花時間禱告,特別在人生大事,亟亟追求所謂神的心意,若得不到一個明確的指示,甚麼都不願做,多年前梁家麟寫了一般小書《憑誰意行》,完全沒有扭轉到信徒這種的信念。

如此種種,我還可以寫多幾千字。

在上層的教牧、神學院教授等等,所教導的信仰,是一回事,但下層的信徒所相信及行出來的,卻是另一回事,教會的教導並無改變信徒的思想及行為,教會似乎無法實踐出自己的教導。洪麗芳式的信徒,通常係自我思考,自學成材,她觀察到的教會,可能又是第三件事,而當洪麗芳發出真誠的疑問時,受到主流而來的強大壓力,要麼被邊沿化離開教會,要麼噤聲順服帶領。

上層教導,與教會主流信仰脫節,而教會主流信仰,又同願意思考的信徒脫節,三者俗語所云「大纜都扯唔埋」。結果,陳韋安無論幾關心洪麗芳都好,洪麗芳亦無法係教會主流下生存。

潮流興講教會改革,但要改革的似乎並非義理上,我們一直擁有答案。洪麗芳的問題,不是由她第一個提出,陳韋安的回應,如果去找上一代教牧如滕近輝、楊牧谷的作品,亦答過很多。

要改革的是人心。

尤其在香港教會特殊的權力架構下,真正擁有權力,是一班長執及核心會友,他們塑造出堂會的獨特文化,他們若不願意轉變的話,無論再多的陳韋安及洪麗芳,只會變成犧牲品。

這是我看淡教會能夠透過內部改革,自我完善,其中一個原因。在不公平的處理下,既得利益的一方,是沒有意願去改變不公平的情況;擁有權力的人,若無強大的外部壓力,是不會自願放棄權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