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代之前,基督徒予人的印象,是乖仔乖女,不煙不酒不賭,縱然有一些奇怪的行為,例如不上香,食飯要祈禱,不夾錢買六合彩等等,大概仍保持一種好人形像,其他人縱然信仰不同,卻很少惡言相向。香港人對基督教的接受程度是相當高,幾乎沒有甚麼逼迫可言,至少,我信主二十多年來,在飯前禱時,從來未被人在餸菜中加料。
那時還未出現耶X一詞,但在任何網上討論區中,只要有人出帖鬧基督徒,幾乎是一呼百應。那種在恩雨之聲播出,如雲彩般的見證,不單只沒打進非基督徒的群體,而不肖基督徒,卻是「梗有一個係左近」。若不相信的話,可到高登討論區申請一個帳號,然後發新帖,題目為「一人一個基基劣行」,看看有甚麼反應。(基基者,基督教基督徒,以別於天基,天主教基督徒)
大部份的投訴和怨言,往往不是針對基督教教義,不是認為三一神論在邏輯上不可能,或是認為因信稱義不符合真理,或是指出大洪水故事是抄襲自巴比倫神話。而是與基督徒相處時,發現一些令人難以忍受的無理行為,教外人批評的不是基督教,而是基督徒本身。就如一位網友說:「我若厭惡一個人,必然是厭惡他的行為,並非因為他是基督徒/伊斯蘭教徒/飛天拉面的信徒。」
但約在十年之前,已經為意基督徒的公眾形象變差,基督教三個字在一般人眼人的價值似乎越來越低,不但不能代表一種良好的價值觀,甚至是覺得有問題才會信基督教,已經不是教會經常傳頌「基督徒三個字沒有保證」,而是「基督徒三個字保證出問題」。
那時還未出現耶X一詞,但在任何網上討論區中,只要有人出帖鬧基督徒,幾乎是一呼百應。那種在恩雨之聲播出,如雲彩般的見證,不單只沒打進非基督徒的群體,而不肖基督徒,卻是「梗有一個係左近」。若不相信的話,可到高登討論區申請一個帳號,然後發新帖,題目為「一人一個基基劣行」,看看有甚麼反應。(基基者,基督教基督徒,以別於天基,天主教基督徒)
大部份的投訴和怨言,往往不是針對基督教教義,不是認為三一神論在邏輯上不可能,或是認為因信稱義不符合真理,或是指出大洪水故事是抄襲自巴比倫神話。而是與基督徒相處時,發現一些令人難以忍受的無理行為,教外人批評的不是基督教,而是基督徒本身。就如一位網友說:「我若厭惡一個人,必然是厭惡他的行為,並非因為他是基督徒/伊斯蘭教徒/飛天拉面的信徒。」
但約在十年之前,已經為意基督徒的公眾形象變差,基督教三個字在一般人眼人的價值似乎越來越低,不但不能代表一種良好的價值觀,甚至是覺得有問題才會信基督教,已經不是教會經常傳頌「基督徒三個字沒有保證」,而是「基督徒三個字保證出問題」。
以下是最常聽到的投訴:
不理好醜,感恩隨口
結婚生仔升職加薪固然要感恩,連死人冧樓生癌症患都要感恩,明白是想塑造出一個正面積極的能度,但從教外人來看,只覺得基督徒不近人情,甚至不合常理,腦筋有問題。舉例說,「今日好感恩呀,一落樓就有巴士,唔駛遲到。」有些感恩事項,只宜內服,不能外用。
好事壞事,全由神意
好事固然全屬神的恩典,遇到無法解釋的狀況(特別是苦難問題),不懂回應,又不加思索地說「呢個係神嘅安排」、「呢個係神比人嘅考驗」,讓人感到不可理喻,無法溝通,甚至是冷酷無情。
見縫插針,亂傳福音
見縫插針,亂傳福音
每當天災人禍出現,濫用天讉論、末世論。
「地震越來越密,顯示末世就到,你地快D悔改信主啦!」
「日本海嘯係上帝提醒人類幾咁渺少,大家仲唔快D歸向上帝。」
將別人的不幸,視為傳福音的好時機,而毫不考慮他人面對慘劇時的感受,只懂一味叫人信主,讓人覺得缺乏同情心,甚至令人覺得因為要耶穌快來,幸災樂禍,渴望天災降臨。
每逢農曆新年,將福音單張塞入利是封,原因是沒有人會拒收利是,卻不同時入錢在利是中。
在別人患上長期病或絕症時,沒有真正關心對方,只求儘快令對方在死前信主,順利上天堂,甚至胡亂許下承諾,說信耶穌就會好,耶穌會醫好你。
缺乏常識,唔識扮識
遇到批評時,有不少基督徒會衝出來為教會辯護,但他們缺乏一般常識,不少更加以無知為榮,認為一切的知識都屬世間的小學,不屑鑽研,辯論會跟人說「進化論只不過是一個理論」、「人點可能係馬騮變出黎」、「爆炸後只會製造混亂而不會創造秩序」、「男人比女人少一根骨頭」、「達爾文死前信主,後悔發表進化論」。
但同一時間,他們對聖經及教會歷史認識也非常粗淺,「天主教聖經多了幾卷書所以他們信仰有問題」、「 天主教拜聖母所以係異端」。
唯我獨尊,教壞子孫
認為不信主的人,人生必然一文不值,缺乏方向,道德淪喪,將其他人的失意或失敗,歸疚在他們的信仰之上。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大約在七八年前,我已經嘗試在教會中與人討論這個問題,看看有沒有任何出路,但到現時為止,教會的態度仍是「上網唔好咁認真」,而沒有理解到,以香港的網絡滲透率,網民就等於一般市民,至少可以很準確代表新一代,而非兩個不同的群體,網絡的匿名性令人更容易講真話,大家不會當面指正基督徒,但樂於做鍵盤戰士。
教會很能自圓其說地面對批評,「世界就是不愛耶穌的真理」、「世人就是歧視基督徒」、「為主的名受辱罵當歡喜快樂」。然而,「為主的名受辱」與「令主的名受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不是因為基督徒的身份遭人厭惡,而是一些基督徒的行為讓人厭惡基督教。
本來是因為基督教的價值觀與世人有差別,所以實踐起上來必然有衝突,從而受到排擠,今天基督徒的表現卻有一點反過來,不自覺認為自己受到惡待,是完全基於自己的信仰。其實教外人才沒有空去研究聖經及神學,看看合不合道理,主要看你的行為表現。基督徒令人討厭的原因五花八門,未必與信仰實踐有關,至少我聽過的批評,大多數不是指責信徒對信仰認真,與其他人形成衝突,而是批評基督徒沒有顯示出像教會見證宣傳的那種模樣。
本來是因為基督教的價值觀與世人有差別,所以實踐起上來必然有衝突,從而受到排擠,今天基督徒的表現卻有一點反過來,不自覺認為自己受到惡待,是完全基於自己的信仰。其實教外人才沒有空去研究聖經及神學,看看合不合道理,主要看你的行為表現。基督徒令人討厭的原因五花八門,未必與信仰實踐有關,至少我聽過的批評,大多數不是指責信徒對信仰認真,與其他人形成衝突,而是批評基督徒沒有顯示出像教會見證宣傳的那種模樣。
這些簡單既定的論調,令教會及基督徒本身,很難有機會去認真面對問題,從而在根本上反省自己,改善教會的公共形象,,落入董建華式的謬誤當中:「越多批評證明我越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