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像樣的教會管理》 |
已經不記得是那一本書提到,說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當中的上人、大德、高僧、長老、聖人、尊師、導師等等,有許多說話及教導極為艱深難明,如果信眾自己不明白,傾向認為自己修為不足,悟性不夠,繼而努力精進,而不會怪責人講得太深。
因為一個人投身宗教,追尋信仰,就是盼望學習當中精純的道理,明白箇中奧秘,不怕人講得深不明白,只怕講得太淺浪費自己時間。
但基督教,更集中點,應該是福音派,會怕自己的道理太深奧,怕人不明白,怕教會要求太高,會有人不信福音離開教會,將門檻不斷降低,削弱自己的教導,一講到較有爭議的話題,便怕絆倒人,避而不談,以為這樣做可以吸引及照顧最多人,結果就出現《像樣的教會管理》書中所講的情況:
「某些認真的會友發現,原來上教會三個月已可以受洗;不守什一奉獻的也可以受洗,於是開始懷疑自己一向認真對待信仰的態度,更對教會心存失望,甚至離開。教會最終或只招聚了一批『兒戲』的信徒。另一方面,一些對會友嚴厲、並有要求的教會,就吸引了很多認真又熱心的信徒,並排走了不認真的信徒。所以,嚴肅、認真的教會越能興旺地發展,因為他們凝聚了一群具動力及委身於信仰及教會的基督徒。」
連耶穌亦無法討好所有跟隨他的人,教會又何必事事遷就信徒,不斷將自己的教導稀釋,將道理停留在初信者階段,深怕得失信徒,以為道理顯淺就必然令所有人接受。當中道理很簡單,假如有學校接納學生可以用中文去答英文閱讀理解,無疑可以令所有學生都可以答題有分,但結果必然是令其餘家長,為小朋友可以學好英文,立刻要求轉校,這種做法不單沒法兼顧所有人,反而令到正常願意付出的人受委屈。
我們在培養一班基督的精兵,還是招聚了一群毫無戰鬥力,不願成長卻又苛索不斷的烏合之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